-
Recent Posts
Popular Posts
近期迴響
龍泉窯在今浙江省龍泉縣境內,創燒於北宋早期,南宋中期後逐漸形成有龍泉窑本身特點的龍泉青瓷,到南宋晚期則是龍泉窑發展的極盛時期,元代時品質漸走下 坡,但因在燒製大型瓷器的技術上有所突破,以及大量外銷的政策,所以到明早期質量還維持一定的水準,明中期以後逐漸衰落,至清康熙晚期(約五十一年)就未見到有關龍泉窑的燒造紀錄。
龍泉窯的胎是採用當地富含石英的瓷石與高嶺土,依一定比例配方燒製而成,有的還掺些紫金土,所謂高嶺土,就是風化程序較嚴重的瓷土,含有較高比例的三氧 化二鋁,掺入這種高嶺土可增強瓷器的可塑性,並提高產品的成功率。依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、中央輕工業部硅酸鹽研究所收集五代至明各時期的青瓷標本 做了細緻的研究,對龍泉窯的原料胎、釉的化學組成,燒成溫度,氣氛性質,以及顯微結構等因素對釉色的影響,歸納出下列幾點:
一、龍泉窯的胎是屬於石英-高嶺土-絹雲母等礦物的瓷土。它是兩種或三種以上不同的瓷土調配而成,如瓷石+高嶺土,或瓷石+高嶺土+紫金土,依成品所需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胎土。
二、北宋的龍泉青釉是採用石灰釉,特點是高溫時黏度較少,易於流淌,因此施釉較薄,釉層顯得相當透明,釉面光澤亦較強,在顯微鏡下觀察,氣泡和未熔石英顆粒均很少。
三、南宋以後的龍泉青釉是以石灰石與礱糠混合燒製成灰,再掺入釉內所製成的
石 灰碱釉;石灰碱釉的特點是高溫時黏度比較大,在高溫窑爐內不易流釉,這樣釉層可以重覆施釉,使釉層較厚,並將溫度控制在攝氏1200~1230之間,在還 原氣氛下燒成。使釉的外觀呈現一種柔和、淡雅有如青玉一般的視覺效果,這就是著名的龍泉粉青釉,在顯微鏡下觀察,含有大量細小的氣泡和未熔的石英顆粒。
四、南宋晚期龍泉窑的青瓷工藝達到歷史高峰,這時窑工創燒出一種顏色足與翡翠媲美的「梅子青釉」,梅子青釉的燒成溫度比粉青釉高,所以釉的玻化程式也比粉青釉 強,釉層略帶透明,釉面光澤亦較粉青釉強,從燒成氣氛來說,梅子青釉的釉層除較粉青釉厚外,還原氣氛亦較粉青釉強,屬於強還原氣氛燒成。
五、前面說到龍泉青瓷的胎都會掺入一定比例的紫金土,其目的在降低胎的白度,使胎略帶灰的成分,(如果紫金土的成分愈高,則胎的顏色就愈深,甚至成為灰黑色, 這就是龍泉窑的黑胎青瓷。)這樣對釉色有一定的襯托作用,如粉青釉的胎是白中帶灰,梅子青釉的胎則較粉青釉的胎略白,而黑胎青瓷的胎則是深灰或灰黑色。
六、南宋和元、明時期龍泉窑的胎、釉配方中鉀、鈉含量很高,至今均無法用當地的原料配成,這可能是當時的瓷土與現在的瓷土風化程度不同,以及釉的釉灰配方原料有所不同等等因素造成。
七、宋代龍泉青瓷燒成溫度約在攝氏1180~1230之間,梅子青約在攝氏1250~1280之間,燒成胎質都不太緻密,介於生燒與微生燒之間。高品質的粉青 釉是在強弱適中的還原燄中燒成,梅子青釉是在強還原燄中燒成,而黑胎青瓷則在弱還原燄中燒成。燒成溫度高則釉面光澤強,反之則光澤較弱,有的呈半木光或木 光狀態。
八、從化學組成上看,龍泉青瓷中的白胎與黑胎在化學組成上有以下特點
第一,白胎是屬高硅、低鋁,胎的成份與當地瓷石成份相近,說明胎主要是用瓷石配成,不加高齡土,但攙入一些紫金土,以改進胎泥的成型率。
第二,黑胎的化學組成上是低硅、高鋁、高鐵、高鈦。鈣的含量逐次降低,在南宋以前鈣含量高達15%,南宋晚期創燒石灰碱釉,窑工們能逐漸控制窑溫的玻化狀態,將氧化鈣的含量降低到10%左右,到元明時更進一步降到6%~7%。
第三,從外觀看有部分的龍泉黑胎青瓷與南宋官窑黑胎在胎體、釉色、開片上十分相似,當然大量的龍泉黑胎青瓷釉色透亮,與南宋官窯有較大的區別,但也有部分釉色失透、開片等特徵與南宋官窑器相似的黑胎青瓷作品。
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.